時間悠悠如秒針滴答般所帶走的是青春年華,擦拭不掉的是歲月之筆恣意揮灑時所溢出的墨跡以及過往行善、犯錯所紀錄下來的無形功過。到寺廟求神拜佛是為多數人在碰到困難、一籌莫展時的心靈依靠站,許願順利達成後卻未盡當時所立下的承諾,可能會對往後的人生造成什麼影響呢?
在徵求香客的同意下,今日欲分享的是「未守承諾遭反噬」的真實故事,藉由文字敘述帶您體驗事發經過,讓故事烙印在腦海裡留下一道警惕訊號。
時光倒轉回到今年五月底,有一香客的父親進食時總感覺食道處吞嚥困難,至醫院檢查醫生僅說可能是因為身體機能退化所導致,父親這般情況已持續一段時間,香客在心生無助下帶著父母親前來請益地母,希望透過指引讓父親的身體能舒適一些。
帶著一臉擔憂的香客及其父母坐下來後,香客就將父親身體狀況一五一十地告訴地母:「我爸爸現在吃東西時總感覺喉嚨那像是塞了一團東西而難以下嚥,帶去大醫院檢查結果判定可能是身體的退化所造成的緣故,除此之外也沒有其他的醫治方式,只能每天將食物打成流質來給爸爸喝,以維持身體機能,而他最近又莫名昏倒,慶幸的是有被路過的人發現且趕緊喚醒他,還有其它種種莫名情況的發生,讓為人子的我既擔憂卻不知如何是好而感到心力交瘁,想請示地母,我們該如何做才能讓我爸爸身體恢復一些呢?」地母耐心聽完香客的描述後微笑地回答:「人都有三魂七魄,而你爸爸現在有一魄沒有在他身上,我看到他以前拜拜求無形時會做利益上的交換,但說了又做不到當時自己立下的諾言,現在正是他時運低迷之際所以被無形力量反噬,進而影響身體每況愈下。」香客聽完地母解釋後有些焦急地請示地母:「我爸爸是有拜拜的習慣,但他現在頭腦不是很清楚就不曉得過去他許了什麼願,我們該如何幫他呢?」地母用溫暖的語氣安撫著香客說:「不用擔心,等會兒聽我的指示去做,我會幫他把一魄給找回來,這樣他的身體才能慢慢地好轉。」在經過香客同意辦法會來處理事情後,地母陸續開出無形所需之物品,在香客的配合下以及工作人員井然有序地執行地母所說的每一步驟,最後與無形談判順利和解並帶回香客父親所少的一魄。
地母在事情處理完後笑咪咪地告訴香客:「我喜歡孝順的小孩,今天是因為你的孝心所以我願意出手幫你爸爸化解事情,這也是為人子女報父母恩的一種方式。」地母語畢隨即轉頭對香客的父親說:「你以前為了要養員工所以求生意一定要做起來,但求的多、還的少,直到現在年老時運低時,無形自然就來討了,過去的承諾已無法彌補,現在開始盡力去行善來迴向。我現在處理好無形的部份了,但肉體的部份就找醫生治療,人該怎麼做就配合去做,我們不要迷信,好嗎?」見香客父親聽完以點點頭表示回應後,地母緊接著如母親慈愛般的告訴香客說:「你爸爸再三個禮拜後就可以開始簡單進食,你不要為此煩惱操心了,要有耐心等待。」地母此番話無疑是給香客支持的力量來渡過這段憂心時期,地母再次提點一些注意事項後即結束這次問事。在神助、自助、因緣巧妙的安排下讓事情獲得一絲轉機,香客衷心感激地母並懷抱著希望回去靜候父親身體狀況的轉變。
時光荏苒,世事匆匆,生活中所發生的事就有如調味料般讓人生這道佳餚經過調味後顯得有滋味。我們事後從香客的反饋得知,自從香客父親返家後,原先身體莫名不適的情況已漸舒緩,而正如地母當時所預料般,時間軌跡運轉至三週後,香客父親便已開始能簡單進食了。香客在親身經歷只有在故事情節裡才能看到的奇幻章節於現實生活中演出而得到體悟,或許求多做少在短期內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時間久了所要付出的代價遠比想像中的多,也未必每個人可以幸運地碰到機緣指引來解決事情,對人來說一諾值千金,對無形來說又何嘗不是呢?讓人不得不重新檢視對於過往許下的承諾實現了多少,以示為警惕。
❀ 地母至尊開示:
一般人在運勢低迷影響各方面都不順時,會到廟裡拜拜祈求心靈平靜,更希望藉由神尊的幫助下有機會翻轉困境獲得疏通,在天憐世人的慈愛下此舉並無不妥,欲探討的是部份的人們往往不自覺過度地祈求,更是親口允下諾言卻沒有在事情順利後適時地還願,對神尊來說在事情解套後所看的是世人有無一顆善良的心來行善回饋於鄰里,但跟在神明身邊幫忙做事的無形兵將需累積功果來提升又或是得到輪迴的機會。許願卻沒有還,到了年邁時遭受反噬影響身體莫名衰退的情況時有所見,這是一般世人所不知曉的事。
在以前善良純樸風氣的年代裡,人們碰到困難總會點燃三炷清香誠心向神尊訴說遭遇,為什麼早期的人遭受反噬的情況不常見?那是因為以前行善者多,自然不斷有福份可以化解事情、償還願。依當今社會來說,到處求神拜佛目的達成了即視為理所當然,忘了初心。在尚未嚐受到苦楚之前,慣性用求的方式來滿足各種慾望,為日後難以清償的無形債埋下未爆彈。今天特此公開給世人知曉是因為,開宮至今處理了很多這樣的案例,「願」未償還而苦苦拖著身體影響要離開世上的時機,將事情層面放寬來看,更甚是影響整個家庭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這讓地母我看了心很難受。碰到困難時,手持清香默念心中苦、感恩神尊庇佑即可,有緣自有神佛相助,切莫以利益及慾望為首而求無止盡。一直以來勸世文的重點從來都不是在宣揚神威,而是要提醒世人勿忘何為「善念」及遏止「諸惡莫做」,奉勸世人多多行善替自身化解危難,哪怕是一句好話、一個善念都好啊。